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07.永约的历史

现在我们用一种提问的方式来思考一些问题:上帝的律法,在人类被造以前,是不是已经存在?是已经存在了。因为天使就受这律法的统治,而撒但是不是因为违背了上帝政权的原则才堕落的呀。

第二点,在亚当夏娃受造之后,上帝有没有向被造的始祖传讲他的律法?肯定有。因为律法就是生命的法则,告诉他:“你是自由的人,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,但是你该怎么做、不该怎么做……”天使就给予了一个指示。但是那个时候,律法是写下来的吗?不是,是耶和华向他们宣讲的,事实上,这种口传的道,持续了很长时间。上帝和人类有交往,这个道都是口传的,代代相传的。

亚当夏娃被造之后,上帝给他们亲口宣布的有什么律法?安息日,第四诫的安息日是不是在伊甸园中就设立了?创造他们之后,第七日是不是就设立为第四诫的安息日?安息日是哪一天呢?第七天。有了六天,再加上第七天,七日不断地循环,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设定了一个制度。后来是不是也写到诫命里面去了?所以上帝创造这个世界,在其上创造人类以后,就为人类设立了安息日。

除了安息日的诫命,是不是还有一条命令呢??善恶树上的果子不能吃,是不是?不可。然后,生命树上的果子和别的果子,什么啊?可以吃。可和不可,是不是命令?大家知道汉字里面“严禁”的“禁”怎么写的?两个“木”对吧?底下一个“指示”的“示”。是一棵树是什么?生命树。另一棵树呢?善恶树;上帝是不是给了一个指示?这个就是命令,这是不是很清楚的?

亚当夏娃被造时,没有犯罪以前,有两条非常明显的诫命,所表达的是上帝律法的原则,而这个原则只是通过这两个条款表达出来而已。你要相信上帝,要顺从上帝,要记念你是被造的,被造的生命有生命的法则,不能去放纵自我的欲念,而背叛上帝。

我再问大家:亚当夏娃犯罪堕落之后,上帝的律法有没有做什么删改?人类犯罪堕落以后,关于上帝的诫命,是不是做了一些改变?原则没有改变。条款有没有改变?这个原则就是对上帝的顺从、对上帝的爱,是生命的法则,违背就是罪,这种条例的原则没有改变。但是,为了应付人类堕落的新的状况,上帝的律法就增加了附加的条例,这个时候就有了十条诫命。

十诫是在亚当夏娃犯罪后明确宣布的,但是十诫的原则在亚当夏娃犯罪以前也是有的,这个原则在以前的表现形式就是善恶树,和安息日,也包括婚姻的制度。因为那个时候不必要对他们说:“不可奸淫、不可杀人、不可偷盗……”但是在人类堕落了以后,上帝就立即增加了新的条款,也就是十诫。

在这里我问一下:这个十诫是到出埃及的时候才有的吗?是到出埃及的时候,摩西才从上帝那里领受十诫吗?看起来好像是这样,这个问题要澄清一下,我们慢慢讲(大家)就理解了。所以我们现在讲整个圣经历史脉络,这又是从头到尾大家要理清的一个思路,一条一条的,按着次序来理解。事实上,是亚当夏娃犯罪以后,上帝立即就向他们颁布了十诫的条款。

再下一个问题:在亚当夏娃犯罪以后,上帝给他们增加十诫条款的同时,还颁布了什么制度啊?也就是奉献祭牲的制度建立起来了,这是犯罪以后,上帝设立的新的制度。所以,一个道德律法,一个仪文律法。两种律法, 两种制度,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了。

上帝是不是用皮子给亚当夏娃做衣服穿?这皮子从何而来呢?是不是杀羊?到创世记第4章的时候,该隐和亚伯是不是献祭啊?所以他们就已经知道献祭的制度了。这个十诫我刚才已经说了,向人表明什么是罪,向这些堕落的人强调什么是罪。而这个献祭的制度呢?让堕落的人常常地记住:他们是如何听从了魔鬼的谎言,不信上帝,去违命的。让他们记住:违命的刑罚就是死。同时让他们记住:将来耶稣基督为他们要做出牺牲,使他们可以逃脱这个刑罚,来保持对律法的尊重。这个献祭的制度就经常教训那些献祭的人:罪的结果是什么?上帝的救赎是什么?经常教导他们:要降卑,要虚己,要谦卑,要悔改,要相信将来的救赎主,要承认违背律法的罪的结果。所以,这个献祭的制度,经常在发挥这样的作用。

在这里我们先停顿一下,回顾一下:假如亚当和夏娃没有违背上帝的命令,会不会有死亡?不会有死亡。需不需要去增加附加的十诫条款?不需要。需不需要叫他们去杀羊献祭?根本就不需要了。亚当夏娃就是因为违背了律法,上帝就做了这样的补救。这个措施是让他们能够理解道德律,罪和道德律;让他们能够理解:耶稣救赎计划的预表。

大家继续想一想:亚当有没有将上帝的律法教导他的子孙,世代相传呢?那些忠心的人是不是把这些都传承下来了?亚伯是不是正确地献祭的人?理解这是对将来救赎主的信心,是不是?是的。他们也遵守安息日,他们就是在伊甸园门口,每逢安息日在那里去献祭,敬拜上帝,表明他们的悔改、与上帝的立约。

但是后来的人,是不是因为不断地违背上帝的律法才导致了洪水呢?假如不是因为违背了诫命,也不会有洪水灭世,是不是?人们不断地违背诫命,杀羊献祭制度也被他们扭曲了,人们终日思想的尽都是恶,草菅人命。所以上帝不得不用洪水来灭世。

但是洪水灭世的时候,有谁保存下来了?挪亚和他的全家,在方舟里得到了拯救。那么,挪亚有没有将十诫教导他的子子孙孙呢?有没有把献祭的制度所预表的救主,这样的一个期待、这样的一个应许,传承下来呢?传承下来了。

所以,大家在这里有没有看到一个问题:人类一犯罪以后,上帝就和人立下了一个永约,不变的永约——救赎他们的一个计划。这个约,始终包含着两个层面:第一,道德律法;第二,圣所制度,仪文律法。一个是道德律法——十诫,是在描述义,描述基督的义,是在定罪。然后,仪文律法是在预表基督的救恩,预表基督的公义和慈爱。所以这两个在并行着,构成了一个上帝的约,与人类所立的约。人们在杀羊献祭的事情上,表明自己的悔改;人们在接受上帝诫命的事情上,表明自己的归正。上帝也给他们饶恕,给他们罪的赦免。这个永约是一直这么传承下来的。洪水之后的挪亚真的就教导他的子孙这种永约。

这个永约包括哪两个内容啊?简单地说,就是十诫和十架,是不是?这个永约就是十诫和十架,一直就留在人的信念当中的,上帝的永约!

现在大家看,创世记26章5节,上帝为自己一直保留着一班真正的子民,这班子民一直是在传承真理的两个部分:一个是十诫,道德律;第二个是献祭,仪文律。【创26:5】都因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,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、律例、法度。这里是不是说得很清楚?有这个律法的传承,有诫命的传承,有上帝的约的传承?亚伯拉罕就是这个约的继承者!

当亚伯拉罕和上帝立约的时候,我们看这个约怎么来描述的。亚伯拉罕从亚当、从挪亚——亚当、挪亚、亚伯拉罕,他们的名字里面都有一个“亚”,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。当亚伯拉罕和上帝立约的时候,究竟是个什么约呢?【创17:1-2】再看一下7节,这里说,上帝跟亚伯拉罕立约,要他作完全人,就是要他和他的子孙遵守律例、诫命、典章,然后跟他立约。立什么约啊?永远的约。

这个永远的约,也就是说,上帝不改变的一个计划。这个计划,不是说旧约时代的人这样得救、新约时代的人那样得救,这样的人需要守诫命、那样的人不需要守诫命,这些的人是靠十字架得救、那些人不是靠十字架得救……。过去的罪和现在的罪,性质有什么不一样吗?天国得救的条件和标准是飘忽不定的吗?上帝是从来不改变的一位,罪从来就是一样的,天国也从来是不变的,救赎就是一个约。都是不改变的,这个约叫永约。

永约包括两个部分:第一个是什么啊?十诫;第二个呢?十架。十架,旧约时代是献祭表达出来的;新约时代就是耶稣,真实的上帝的羔羊。立约是不是一个应许,同时也有一个条件?是不是?约有条件,立约就有条件,是什么?悔改,回到守诫命的道路上来,这就是条件。不可能在罪中去得救;要回到天国,就要脱离罪。约有条件。上帝的应许是什么呢?“你若愿意悔改,我是全能的上帝,必要使你成为完全人。”就是恢复我们圣洁,恢复我们的永生。——这就是约,立约。

关于上帝救赎我们这个约,在圣经当中经常用什么约来做比喻啊?婚约是吧?用婚约来做比喻。婚约是不是要求忠诚?婚约是不是要求顺从?婚约是不是要求爱?婚约是不是要求专一?婚约是不是忌邪的?上帝也是忌邪的。所以,这个约是不改变的。

上帝与亚伯拉罕的子孙立下的这个永约出现危机没有?出现了危机。那出现了危机,上帝赶紧给与了一个补救的措施是什么?什么呢?就是在这个永约的基础上,给他提了一个新的要求,就是割礼。上帝吩咐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要遵守割礼,就是在肉上割去一圈,象征上帝将他们割出来,从各国分别出来,作他特别的宝贝。作这么一个约,这个约(割礼)实际上是一个临时性的补充措施。为了让他们不要忘记这个永约,为了让他们知道和上帝有约的关系,然后就额外地作了一个特殊的措施。

打一个比方说:丈夫和妻子结为婚约,这个婚约的忠诚是不是在心里面的?自觉地去遵守的。但是为了让人不要忘记这个婚约,额外地在手指上戴一个戒指。这个戒指是额外的,是一个提醒的作用。这个割礼就非常像这个。这个割礼,这个记号,是一个严肃的许愿,不要与别的国民通婚。因为,如果与别的国民通婚,他们就势必失去尊敬上帝和他的律法的心,慢慢就会被拜偶像的民族同化了。

因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们亮光还不是很充足,他们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大,他们的灵命和上帝的关系还不是很牢靠。他们如果随便地跟外邦人通婚,去交往的话,不只是不能感化别人,反而马上就会被他们同化了。实际上,这个危险已经出现了,上帝已经看到这个非常的危险了。

大家想一想,到雅各的儿子的时候,十二个儿子是不是一个一个都跟外邦人一样了?以色列十二支派、十二先祖,最后除了约瑟稍微好一些,其他的跟外邦人其实没什么两样,各样的罪也都犯了,被外邦人同化了。

上帝提前预见到这个危险,要他们做割礼。让他们借着割礼郑重地同意:要去履行那个永约当中的条件。“我们跟外邦人不能一样,我们不能过他们那样的生活,我们是被上帝分别出来和上帝立约的子民。这个约我们要持守,要忠诚。我们必须把诫命保存下来,我们必须把献祭所预表救主的亮光传承下来;这种福音和律法,都要同时传承下来。”这就是亚伯拉罕子孙的使命,但是他们有危险,所以上帝额外地补充了一个割礼的约。上帝希望他们应该守约,与各国分别,作完全人。

大家想一想,假如亚伯拉罕和他的子孙理解了这个割礼的含义,很好地保持了与各国拜偶像的人的距离,不被他们引诱去拜偶像,保持一种分离,没有去参与他们罪恶的行为或者反叛的试探,他们会不会下到埃及为奴呢?根本就不必要。因为他们表面上行着割礼,但是还是忘记了和上帝立约的关系,跟外邦人交往、混合,特殊、神圣的性质慢慢地丧失了,主就开始干预了。让他们面临饥荒,迫使他们下到埃及,保全性命。

但是,上帝没有废弃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,当他们在埃及为奴的时候,没有遗弃他们。当他们在埃及受到压迫的时候,有些人在急难中开始重新转向上帝。

大家一定要记住:这些事情都是一连串的、有因果关系的。割礼本来是不必要的;假如他们遵守了割礼的约,也是不必要下埃及的。

现在他们不得不下到埃及,这个时候,在苦难当中,他们开始转向上帝。但是,大家实际要看到,有一些人特别留心上帝的律法,也教导他的儿女;但是有一些以色列人对拜偶像的事情司空见惯了,对上帝的律法也变得模糊不清了。所以,出埃及的一群人是非常混杂的。

那么,上帝怎么办?为了让这些百姓从为奴之家脱离出来,打断他们奴役的轭,让他们开始自由地侍奉,兴起了摩西,做拯救的工作。

上帝是怎么显明他自己的呢?让他们出埃及?降十灾。任何强大的军队都阻挡不了以色列人。红海分开了,过红海。你看,出埃及,过红海,上帝多么神奇地显明了自己的能力。这是为什么呢?是要让以色列人认识这位上帝,作好准备信靠这位上帝,对这位上帝重新有信心,愿意重新与他恢复约的关系。这样就把以色列人带到了哪里啊?西奈山。

在西奈山上,耶稣做了什么?为了让这些以色列人无可推诿。上帝就亲自降临,被荣耀所包围,被天使所环绕,然后以极其的可畏和庄严的方式宣布十诫,是借着天使传的吗?是借着人传的吗?上帝亲口传的,所有的人都亲耳听到了。所有的人都听见了声音,向他们宣布的诫命。

早已经明白的,但是这个时候上帝以一个无可推诿的方式,亲口重新宣布出来。他们听完了可能很快就忘了,所以为了不要依靠他们的记忆力,单凭这些民众的记忆力是靠不住的,保存下来。刻在石版上,就不可能再和那些人的遗传去混淆了吧。

这不是一般的事情!上帝赐给了我们整本圣经,但是这本圣经都是人写出来的,是上帝默示的。惟独十诫,上帝亲口传、亲手写的!何时当这个神圣的法版、这个失落的约柜,重见天日的时候,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反抗或者反驳的余地了。那个时候,一切的谎言都会完全被驳斥。

上帝亲手写的法版,人人无可推诿。并且,在天上,十诫还会显露出来的。大家不要认为十条诫命可遵守、可不遵守,可以随便去改……。我们的生死存亡就在乎对十条诫命的理解,对这个永约的持守。当然,永约里面既包括十诫,也包括十架。上帝的公义和慈爱是结合在一起的。

人们对十条诫命带着一种极其轻慢的态度,这就是当今基督教当中流行的这种观念,这就是教会堕落的原因。上帝亲自颁布十诫,这么神圣的事实,竟被当今的教会轻描淡写地抛之脑后,这种迷惑真是太惊人了!这就好比什么?就像以色列人,上帝在西奈山颁布诫命,摩西到山上去了,然后马上魔鬼就在煽动他们拜金牛犊一样,公然地在山下对抗。

魔鬼就让当今教会沉迷在这么一种谬道当中:“我们是高举十架,我们靠上帝的恩典得救,我们一信就得救,我们不能守诫命,我们不需要守诫命……”这是公然地反叛!就像在西奈山拜金牛犊的人一样。上帝绝不承认这是和他立约的人!

上帝颁布了十诫以后,还做了一件事情,还觉得不够充分,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啊?他知道他们太容易偏离正路了,然后上帝就命令摩西:“给我写,把我吩咐的话给我写出来。”这叫什么?律例典章。就是摩西五经,里面有律例典章。这些律例典章,实际上是把诫命所要保护的——人与人之间的本分,以及如何对待外人等等,十诫的大原则,在日常生活中延伸,详细地颁布,写出来了。因为人们太容易去干犯道德律了。

律例典章是在保护十诫的。这些律例典章给人的感受好像比十诫更直接一些。这些律例典章,仔细地去揣摩、去省察的时候,对十诫的神圣性就会有更深的认识!人们太容易去干犯道德律了,所以上帝为了引导那些犯错的人去遵守,就叫做什么?律上加律、例上加例,就这样来强调。

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内容:假如我们人类遵守了——亚当堕落之后就赐给他们的十诫和献祭的制度,会不会有洪水呢?不会有洪水。挪亚在方舟当中保存下来了,假如亚伯拉罕的后裔们,一直是遵守律法,也是正确地去传承献祭制度的意义,有没有必要制定割礼?也没有必要了。如果亚伯拉罕的子孙真正地理解割礼的意义,把这作为向上帝所做的保证,作为一个守约的保证,他们会不会陷到拜偶像的罪当中去呢?不会了。有没有必要下埃及呢?那需不需要后来出埃及在西奈山颁布十诫呢?就不需要的。

大家以为在西奈山颁布十诫是在那个时候才颁布的吗?其实那个时候颁布十诫,是一个补充的、临时性的措施,是一个补救的措施。因为律法本来就不是要写在石版上的,本来就是要刻在人心版上的,是不是?只要人能够历世历代刻在心上传承下来,没有必要写在石版上,写在石版上是个形式。

如果大家以为“约柜有上帝的诫命,这约柜有神奇的保护作用,我们去打仗的时候,抬着约柜去打吧……”结果怎么样?照样打败了,约柜都被掳了。上帝不与那些百姓同在,因为不是写在石版上的诫命有什么作用,而是要把这个律法刻在他们心版上才有作用。

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,这个西奈山的约,是后来的,在紧急危机的情况下,上帝所做的保护措施。假如这个十诫简明的原则,他们都能够记住、谨守的话,律例典章也是不必要的。

并且,在西奈山上,还细化了一个什么制度?或者说,重新申明了一个什么制度?就是圣所制度。但是圣所制度并不是在那个时候才有的,亚当是不是就开始献祭了?是的。亚伯拉罕是不是献祭?挪亚也献祭,他们到哪里都筑坛献祭,他们都知道这是象征着上帝的羔羊。耶稣是不是说过这样的话:“亚伯拉罕远远地看见我……”亚伯拉罕是不是早就知道献祭的羔羊是象征上帝的儿子啊?他们都是知道的,他们并不是不明白的。

后来人们慢慢、慢慢……被拜偶像的习俗同化了,就模糊不清了。就好比什么?就像现在中国人春节的时候是不是都贴对联啊?都是红色的对联。是不是门楣上、门框上啊?是不是把门关上,然后放鞭炮,然后吃团圆饭啊?这是从哪里来的?就是逾越节来的嘛!但是现在人们守着这样的逾越节,经过这些外邦风俗不断地扭曲之后的一个仪式,能不能知道这当中的意义呢?完全不知道。但是历代拘守,就都这么做,不知道为什么。犹太人最后杀羊、杀羊,就杀到这种程度了,所以那个制度已经是完全被他们给滥用了,因为受到了外邦人的同化。

摩西在西奈山上,上帝给他指示的时候,他知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在预表基督的死呢?太清楚了。所以他们的信仰跟我们没有什么不同,他们是借着杀羊来相信十字架,我们是借着直接地仰望十字架,来相信十字架。领受的都是一样的约,而约的基础都是十诫。

献祭的制度后来越来越被歪曲了,好像是来平息神灵的愤怒,动辄就杀很多东西,甚至最后把人拿去献祭。献给太阳神。这个献祭的制度被人完全歪曲了,人们在杀羊的时候变得越来越残酷无情,越来越刚硬和残忍,放纵着最卑鄙的罪行;完全没有公义和慈爱,把上帝的制度都歪曲了。

我们来看一下,【申4:5-8】“我照着耶和华我上帝所吩咐的,将律例、典章教训你们,使你们在所要进去得为业的地上遵行。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。这就是你们在万民眼前的智慧、聪明。他们听见这一切律例,必说:‘这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、有聪明。’哪一大国的人有神与他们相近,像耶和华我们的上帝、在我们求告他的时候与我们相近呢?又哪一大国有这样公义的律例、典章,像我今日在你们面前所陈明的这一切律法呢?”摩西在领受这一切的时候,他在这里深深地看到了上帝的爱、上帝的手、上帝的眷顾,所以他就作了这样的声明。

刚才我们讲了整个约的一些历史。一点一点的,上帝总是在迁就人堕落的状况,总是在做补救的措施,一直一直把人引到耶稣来临的时候。当耶稣来临的时候,这一切就都亮了,也都成就了。

不是说“过去靠律法得救,现在靠恩典得救”;也不是说“我一信就得救了,不需要守诫命”。在圣经当中,从头到尾都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;从来就没有在罪中得救的道理;也从来没有上帝预定的道理,犯罪是不是人的选择?悔改也是人的选择,从来就没有预定的道理。你只要违背了上帝的约,你过去的义就不能够救你;你犯再多的罪,只要悔改,上帝必赦免你;你过去行义,现在你又违约了,你必然按着罪受罚。从来就没有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道理,从来就没有一信就得救的道理。

是的,我们是因信得救,但是看你信什么了,你信诫命可以不遵守,你这样的信能得救吗?这叫信吗?这叫自欺欺人。大家要在脑子里把那些所有模糊不清的谬道都要一扫而空。一定要知道什么叫罪,违背诫命就是罪。但是这个诫命是很广泛的,涉及到内心的。所有的恶念、罪的嗜好、私欲,就是罪——这些罪要悔改。

耶稣十字架的恩典会让我们得到赦免。赦免是什么?恩典是什么?铲除私欲,洗净我们一切不义,洗净我们和我们子孙内心的污秽,使我们成为圣洁的。什么是圣洁的?靠着圣灵的能力,过义的生活、遵守诫命的生活、表现上帝的性情的生活,要摆脱罪。这就是我们的得救。

【罗3:28】所以(有古卷作:因为)我们看定了,人称义是因着信,不在乎遵行律法。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最后要讨论的一节经文。

我们要理解,上帝与人们立的就是永约;这个永约在传承的过程当中,因为紧急的情况,上帝做了很多临时性的补救措施;这些临时性补救的措施,当耶稣基督来临的时候,都不需要了。所以,相对于耶稣来成就的这个永约,把耶稣的约叫新约,把那些过去临时性的补救措施就叫旧约。

上帝的约是永约,从不改变的。这个永约在人类的历史当中,出现了很多危机,然后上帝就做了很多临时性的补救措施。比如:割礼。比如:在西奈山颁布十诫,用牛羊献祭来立这个约,与以色列人立这个约,你愿意守诫命,写在律法书上,然后杀一只羊,立这个约。这都是补救性的措施。这些补救性的措施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永约。然后,把人引到耶稣面前来的时候,耶稣是不是钉了十字架?是不是成就了?然后十条诫命刻在人的心版上,这就叫新约,那么,相对于这个永约的最后实现,把这个最后的实现说成是新约,在此之前那些临时性的补救措施,就被称为是旧约。

那是过去临时性的一个补救的手段,都过去了,所以,就叫旧约。什么叫新约呢?耶稣的十字架,这是新约的第一部分;第二,把十诫刻在人的心版上,希伯来书8章,还有10章都有,对吧?“我要和你们另立新约,将律法刻在你们的心版上。”

我们回到罗马书3章28节的经文上面来:所以(有古卷作:因为)我们看定了,人称义是因着信,不在乎遵行律法。往往都因父母犯罪的遗传。我们生来这个心中都有各种罪的嗜好,还有自私心,,后天又培养了很多犯罪的习惯和嗜好,这些种种不良的嗜好是不是都在奴役着我们,在驱使着你的内心去犯罪。

我们讲过这个堕落的性质,这种状况,自己根本改变不了。我们内心里面充满各种恶念,自己守都守不住,心思都约束不起来。没有经历悔改重生的人,都是这么的一个状态。他们有理智,但是没有用。约束不了这个罪的嗜好。他们有没有良心?但是催眠了。他们有没有意志力?有。但是实际上,他们无法选择去行义。这个罪的力量太大了,在捆绑着他。

你说,这样的人,他靠自己的什么行为可以去称义呢?他能够做出什么行为去称义?“我以后赌博再也不去了,我烟酒都戒掉。”他这些行为能不能让他在上帝面前有一个本质的改变呢?不能。因为他内心的污秽还是污秽,他一切的行动都带着自私的动机,然后做出来都是很狭隘的,就像法利赛人。

内心的状况没有改变,他的一个外在的行为,根本就不能成为什么义的果子,也不能够变成什么功劳去换得他内心的改变。所以说,称义是因着信,信什么?感觉到自己堕落的可怜状况,然后相信上帝的能力和爱,相信上帝的饶恕之恩,然后来接受耶稣这个恩典,这个时候圣灵就开始在人的心中动工。我们是不是以前没法看圣经?是不是上帝帮助我们开始能够明白圣经了,生出一种悔悟。然后就说:“上帝啊,我真是个污秽的罪人,救我吧,可怜我!”开始感觉到上帝的圣洁,开始感觉到审判的可怕,开始对永生的荣耀产生一种渴慕,开始被耶稣的爱融化了。

这个时候恩典就会临到你,人的心是不是慢慢变了,以前去的场所不去了;以前喜好的事情变得厌恶了;以前厌恶的事情变得爱好了;以前什么都不懂的,黑暗的内心被照亮了;家庭也改变了,生活也改变了,饮食也改变了,兴趣也改变了,人生的方向也改变了……这是谁做成的呢?因着信上帝的恩典做成的。

上帝给他义是什么意思?就是圣灵驱逐了他内心的污秽,道德机能归正;所有的堕落的那些欲望都开始受到了控制,然后他们开始过着守诫命的生活;在这位神圣的上帝面前,他们就会自卑,然后就会归正。这种内心的改变,这种恩典,这种义,是因着信而来的!

所以,我们称义,我们成为义的,我们拥有了从圣灵而来的义和爱,这是因着信去领受的。人们因为看不见,就是不信;律法定人的罪,人们就是不信;罪的工价就是死,人们就是不信……不信就没法改变,圣经说猪肉不能吃,他就是不信;圣经说安息日就是第七日,他就是不信……他什么都不信,对诫命也不信,唯独就自欺欺人地说:“啊,我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,为我钉了十架。”这有什么用呢?这种感情性的信仰有什么用呢?这种求福的信仰有什么用呢?

耶稣的十字架带给人的是赦罪的恩典,洗净你不义的恩典,把我们从罪的奴役当中释放出来的恩典,使人重新获得道德机能、恢复上帝形像的恩典,而这一切,你必须信!你要相信十诫,你要相信违背诫命的罪就是堕落、是可耻的灭亡,你要相信每一条诫命都是合理的、都是上帝的智慧和爱;你要相信耶稣是怜悯你的。你要做出悔改的决定,这就是信。当人这样地信的时候,运用自己的信心和意志的时候,人的内心就会获得改变,这就是因信称义。

所以,罗马书3章就说:“我们称义是因着信,我们称义不是因着行为。”那个“不在乎遵行律法”,不是单独出来的一句话,是和称义连在一起讲的。称义,就是获得义,是因着信,不是靠着人的行为。所以,你自己想去摆脱罪,摆脱不了的;你只是一个仪式性的去守诫命,没有用的;你只是去遵行宗教的条文,是没有用的。

大家想,在教堂里坐着守安息日的人当中,内心充满了污秽的人有没有?他们称义了吗?不是改变行为,再去改变言语,再去改变内心;恰恰相反,行为和言语是内心的果子,内心不变,人不可能有真正在上帝眼里看为是义的行为。表面上守诫命,内心藏着污秽,这是在教导人假冒为善。

有一个年轻官长,到耶稣面前来说:“夫子,我该做什么才可以得永生?”“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呢?良善的只有一位。”耶稣首先教他归正,“你不要以为自己良善,只有上帝才有良善。”同时告诉他:“若要得永生,就当遵守诫命。”你看,耶稣强调两个:一个是义从何而来;第二个,遵守诫命的行为。耶稣就说:“上帝是义的”,同时说:“你要得永生,就当守诫命。”

你的内心先要因着信领受上帝的义,义从基督而来,义从基督而来!你领受了这个义之后,这个义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顺从诫命。

然后那个人就说:“夫子,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。”他对自己的估计是不是感觉到很有信心啊?基本上也是那么回事,但是他自己也感觉到有点不可靠,他又补充问了一句:“我还缺少什么?”耶稣说:“你确实缺少一件。”确实缺少一件!只是外在的行为并没有变成一个义人,耶稣是要看到人内心的改变,而内心的洁净只有从耶稣基督的恩典而来。

没有上帝的临格,没有上帝的圣灵的干预,你的内心不可能洁净的。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,他以为:“我在行为上一定程度归正了。我至少安息日去教堂礼拜。”然后他就以为自己是上帝的子民了。其实很多人内心没有洁净。有没有嫉妒?有没有自私?有没有骄傲?有没有虚荣?有没有论断?结党?纷争?谤讟?毁谤?有没有淫念?有没有仇恨?缺少基督的爱,也没有从基督而来的义。

所以保罗就说:“不是因为你自己遵守律法的外在的行为去获得义的,义是从信而来的。”但是圣经同时说:“当你真正的因信称义的时候,这个义会自然表现在归正的行为上。”归正了的生活。所以,悔改表现在行为上。这就是刚才雅各书说的:信心和行为两个是结合在一起的。

我们刚才这堂课就讨论到了圣经当中的永约。永约——十架和十诫,从来不改变的永约。这永约就是恩典,这个恩典我们应该去经历。圣灵给我们带来了义,圣灵又给我们带来了爱。这个爱是什么呢?是基督的心。这个义是什么呢?遵守诫命的行为。

所以,诫命是重要的,但是诫命是在基督里成就的。请问在上帝面前的各位,愿不愿意在接受上帝诫命的事情上归正呢?这是立约的一个基础。愿不愿意在所有违背诫命的行为上、内心的污秽上,来求耶稣洁净呢?大家相不相信耶稣基督宝血的恩典能够洗净我们的内心呢?这是借着圣灵来做的。虽然看不见,但是通过我们的大脑,通过我们的良心和意志,在我们身上可以成就这种改变,大家相信吗?相信!那么这就是永约,这就是救赎的约,这就是永生的约,上帝不改变的怜悯的约。我们愿意与上帝立这样的约吗?就是接受赦罪、遵守诫命,把自己献给上帝,我们的人生就交给基督来掌管,目的是为了把我们带回到天国里。大家愿意和上帝立这样的约吗?愿意! 

祷告:慈爱圣洁的天父,你都听到了我们的表白,你也知道我们内心的需要!感谢你一直怜悯我们、忍耐我们,感谢你把我们聚集在这里,使我们从圣经得到光照,感谢你使我们更深地认识你的爱、你的圣洁。主啊,感谢你愿意接纳我们这些污秽的罪人,给我们存留赦罪的恩典。感谢你为了拯救我们所做出的一切牺牲。

主啊,我们愿意和你立约,将我们污秽的心交给你,求你来洁净。求你使我们尝到重生的喜乐,求你使我们在你的义当中得到幸福和平安。让我们在地上活着,因着信主有真正的满足,使我们在这世上没有贪恋和缠累。主啊,我们知道你必快来,求你帮助我们领受圣灵、领受恩典,能够在你所应许的生命和复活上有份。主啊,帮助我们,怜悯我们,让我们胜过肉体的疲乏,医治我们身体的病患,也光照我们的头脑,使我们脱离魔鬼一切的捆绑和缠累。也使我们心中的问题能够在圣灵的启发之下得到解决,然后都成为主的国度的子民。奉耶稣圣名求,阿们!

 

橄榄树 » 07.永约的历史

更好的WordPress主题

支持快讯、专题、百度收录推送、人机验证、多级分类筛选器,适用于垂直站点、科技博客、个人站,扁平化设计、简洁白色、超多功能配置、会员中心、直达链接、文章图片弹窗、自动缩略图等...

联系我们联系我们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