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
我们一直在努力

3-1 上帝的国在我们心里

我们来看路加福音17章20节:法利赛人问:“上帝的国几时来到?”耶稣回答说:“上帝的国来到,不是眼所能见的。”施洗约翰和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都说:“你们当悔改,信福音,因为上帝的国近了!”这仍然是我们今天要传的信息。但是人们对上帝的国的来到,带着种种不完全的理解,就像当时的法利赛人一样——耶稣传道了三年多,法利赛人似乎并没有看到天国建立的迹象,所以他们就带着一种质疑、讥诮的口吻问耶稣:“上帝的国几时来到啊?”耶稣回答说:“上帝的国来到,不是眼所能见的。人也不得说,‘看哪,在这里’,‘看哪,在那里’;因为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。”耶稣的这个话包含了很重要的意义。他至少叫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——心中的上帝的国。这是这节经文当中最基本的一个含义。

至于人们为什么会说“看哪,在这里;看哪,在那里”呢?因为他们有不同的强调,假如按照人的思维,按照人去注重那些外在的、有形的,人们就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主张、各种各样的强调。人们就会说:“看哪,在这里。”而另外一群人就会说:“看哪,在那里。”这就是人容易犯的一种错误。同时,人们也以为上帝的国的建立是眼睛所看得见的,或者是按照地上的什么政权、什么组织、什么机构的要建立,那样产生的有形的一群,这也是一个误解。

耶稣强调: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。这是我们对天国,也是对救恩、对福音,应该有的一个基本的理解。我们把这个后面的内容稍微看一下,然后我们回过头来再把思考放在——“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”。

21节是耶稣回答法利赛人的话。22节:他又对门徒说:“日子将到,你们巴不得看见人子的一个日子,却不得看见。”就是那些门徒们也带着同样的类似于法利赛人的这种问话的思路,他们也不理解耶稣使命的这种神圣的奥秘,他们也寄希望于耶稣登上王权,他们也一同得,他们所想得到的殊荣。所以耶稣对门徒说:“其实,你们对上帝的国来到,也不是很了解的,耶稣就是这个意思在里面。所以说:“以后啊,当你们回想——你们现在的这个状态,那时候你们会多么感慨万千啊!那时候你们巴不得再看到和耶稣同在的时候领受那样的恩典,但那时候你们看不见。那时候你们才会真正地去理解——耶稣的使命是如何在人的心中建立恩典的国。”

在这里说“上帝的国在人的心里”,是指恩典的国,耶稣基督的恩典要在人的心中建立起来了。恩典的国是什么意思呢?大家想一想,希伯来书是不是有这样的话语——“施恩的宝座”,“我们来到施恩的宝座前,为要得怜恤,蒙恩惠,作随时的帮助。”(来4:16)所以,“宝座”是代表王权,一个国就有王,耶稣基督是恩典之国的王——他先要在人的心中作王,上帝的宝座先要安置在人的心里,人们就进入到了恩典的国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法利赛人完全不能理解,而那些门徒们也似懂非懂,这就是这段话的背景。

23节,我们接着看:“人将要对你们说:‘看哪,在那里’;‘看哪,在这里’。你们不要出去,也不要跟随他们。因为人子在他降临的日子,好像闪电从天这边一闪,直照到天那边。”这两节,耶稣就向前展望到他的再来。这两节乃是在说到荣耀的国的来到,因为上帝的国包括恩典的国和荣耀的国,先进入恩典的国的人也就是为耶稣再来作好了准备。并且在23节和24节,耶稣就说:在耶稣再来的时候,同样会发生——人们的声音说:“看哪,在这里”;“看哪,在那里”。那又是一个误导。人们常常在耶稣的国来临的事情上——有不同的声音来误导人。那么我们要知道的就是:进入到了恩典的国,就是为进入荣耀的国作好了准备。什么叫“为耶稣再来作好准备”呢?就是先要让恩典在我们心中建立,然后我们就会为耶稣荣耀的再来作好了准备。

25节:“只是他必须先受许多苦,又被这世代弃绝。”耶稣这话,又回到了初临的时代,就是说:耶稣钉十字架,为了洗净人的罪,为了实现恩典——这件事情,很多人要弃绝,他们这样就不能够为耶稣再来作好准备了。

26节:“挪亚的日子怎样,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。那时候的人又吃又喝,又娶又嫁,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,洪水就来,把他们全都灭了。又好像罗得的日子,人又吃又喝,又买又卖,又耕种又盖造。到罗得出所多玛的那日,就有火与硫磺从天上降下来,把他们全都灭了。”耶稣就进一步用类比来说明那些没有为耶稣再来作好准备的人——又吃又喝,又娶又嫁,又耕种又盖造,又买又卖……就是说:人们把所有的内心都献给了这个世俗,人们的内心充满了世俗的贪欲和私欲,人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罪当中,人们一点也没有去揣摩自己的内心是在哪里,他们也一点都没有为耶稣再来作好准备。很多人可能是知道耶稣再来,也是在盼望耶稣再来,但是呢,他们没有正确地在预备,他们只是在简单地等待。

耶稣为什么又说了这些话呢?因为说到上帝的国——恩典的国和荣耀的国是密切相关的,是先后条件因果的,所以耶稣就又讲到了耶稣再来。

30节:“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怎样。当那日,人在房上,器具在屋里,不要下来拿;人在田里,也不要回家。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。凡想要保全生命的,必丧掉生命;凡丧掉生命的,必救活生命。”这里说什么呢?这里说到,在人领受圣灵的感动,领受上帝的救恩,而为耶稣再来作好准备这样的事情上——不能够有迟延、推诿;不能够有犹豫;假如这样的话,人的心就慢慢刚硬了,就像罗得的妻子一样的,上帝呼召,恩典临到了她,呼召她为审判作好准备,呼召她为严肃的大事作好准备,但是他们迟延、他们犹豫、他们留恋……每一次这样的拖累,都注定了他们最后难以挽回的结局。所以耶稣就特别提示:不是说“我可以再等等……再接受恩典吧,我还可以迟延,恩典终究还是我的。当我想做准备的时候,我就会去做准备。在耶稣再来之前一瞬间,也许我还可以领受恩典作好准备吧。”耶稣说:不是这样的!不是这样的!他说:“人在房上,器具在屋里,不要下来拿;人在田里,也不要回家。”他是在描述:一种很紧急的情况下,你就像逃命一样的。也就是说:进入到恩典的国——这个邀请,不能够迟延!因为你一迟延、一拒绝这个呼召——人内心就变了!当你再想进入的时候,就可能不是你所想要就可以要的了;因为你被另一个力量就控制了。耶稣讲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
人们留恋自己在地上的产业;人们留恋在地上多年的积蓄;人们留恋在地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富足,平安的这种家庭关系……33节,耶稣说:“凡想要保全生命的,必丧掉生命;凡丧掉生命的,必救活生命。”进入恩典的国——意味着自我的否定;意味着内心的让位;意味着,盘踞在内心当中一切的私欲都要被洁净;也意味着,一个自私的人生要改变方向;意味着,耶稣的使命要成为我们生活的宗旨。

这就涉及到十字架,我们经常地高举耶稣的十字架,但是很少谈论我们背着十字架来跟从主,这是一个极大的偏离!就好像是在欺骗耶稣一样的。人们非常强调:高举耶稣的十字架,但是耶稣说:“我的十字架是为你们作榜样!”当在高举耶稣的十字架的时候,人更多的是要揣摩:什么叫背负十字架来跟从主?什么叫践行耶稣的十字架?这才是诚实地领受耶稣救恩的人。

我们大概就理解这些话语上下文的关系,我们继续看34-36节:“我对你们说:当那一夜,两个人在一个床上,要取去一个,撇下一个;两个女人一同推磨,要取去一个,撇下一个。两个人在田里,要取去一个,撇下一个。”这是什么意思呢?恩典时期,在不知不觉当中,突然结束了……恩典时期的结束——不是人自己能够预见的!恩典时期的结束——在你没有作好准备而突然死去的时候;恩典时期的结束——在你拒绝圣灵的一次感动、拒绝悔改的回应,而内心刚硬的时候;恩典时期的结束——在人沉溺世俗,而天上的时期已经到了!这些都是像贼一样不知不觉来到的。你能知道天上什么时候审判到你吗?我们能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睡去吗?大家能知道——很多人在最初的拒绝圣灵的一个悔改的呼召的时候,随之而发生的——就是内心的刚硬,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心灵的变化呢?哪怕是多年传扬道理的传道人,当他们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更正确的亮光面前不屈服而拒绝的时候,他们内心的刚硬以及失去属灵的这种状态,立即就表现出来了。这种属灵的原理是圣经当中反复强调的。

这是说到:恩典时期突然就结束了,像贼来到一样。人们就分离了;当然,这个实际地分离是在耶稣再来的时候。这里“取去一个,撇下一个”,并不是神秘地发生的。当然,人内心的分开和变化,确实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生了;但是,实际地分离是在耶稣再来的时候。那么,“取去一个”是什么?“撇下一个”是什么呢?当耶稣反复在用这个措辞的时候,那些门徒们非常吃惊,37节:门徒说:“主啊,在哪里有这事呢?”耶稣说:“尸首在哪里,鹰也必聚在那里。”我们要仔细揣摩一下:耶稣和门徒们对话的那种场景,以及上下文的关系。很多人把37节独立脱离出来,以为“尸首在哪里,鹰也必聚在那里”好像包含着什么神秘的含义一样,其实我们只要把路加福音17章和启示录19章去对比,就完全可以明白。

启示录19章怎么说呢?“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。”(启19:8)这是指什么?恩典的国。启示录19章,在上文就讲到——“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”,这不正是恩典的国吗?然后,启示录19章就接着说:有一位骑白马的, “审判、争战都按着公义”(启19:11),这是耶稣再来,这不是荣耀的国吗?那些——“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!”(启19:8)这不是“取去”了吗?然后接下来说:假先知还有跟随他的众军都被击杀。然后,鸟聚拢来吃他们的肉,那不就是被“撇下”的吗?所以,被撇下的人尸首在哪里,鹰也聚在那里。启示录19章上下文的描述和路加福音17章上下文的描述一模一样,事实上,耶稣讲的就是启示录19章的内容。

耶稣在这里解释恩典的国,解释对恩典的国有关的十字架,耶稣讲到为此迎接荣耀的国。人们没有理解这两者关系的时候,人们总是在说:“看哪,在这里;看哪,在那里。”——这种误导的声音。耶稣就强调:恩典的国在心里。在心中有了耶稣基督,然后就为耶稣再来作好了准备。而这一切没有真正明白的人,到时候忽然结局就来到了,永恒的命运就决定了!路加福音17章从头到尾的上下文,我们就做了这样的一个理解。

现在非常重要的就是:对我们来说,如何带着对十字架的意义的理解,让恩典的国建立在我们的心里。恩典的国建立在我们心里——必须带着把自我钉十字架的经历,自我必须让位!自尊必须让位!自以为义必须粉碎;所有罪的嗜好和习惯必须脱离;心中怀藏的一切私欲都必须洁除;然后,要让耶稣基督的灵住到我们里面来,我们分享耶稣基督的圣灵,也就是分享耶稣基督的生命,那么这个生命终究有一天就会彰显出来,那就是复活,荣耀的变化,被提升天……就像一颗种子里面有活的生命,当你把它埋到地里去,然后就能够以新的样式长出来。

什么叫“我们睡去”呢?那就是把已经预备好了有基督的生命的一个人,把他种下去,然后就会长出新的样式,这就是我们的复活和永生。被种下去的是必朽坏的,复活的是荣耀的;被种下去的是血气的,复活的是灵性的;被种下去的是属地的,复活的就是属天的了——这就是死亡、复活、永生的原理。

所以,我们先要分享上帝的圣灵,我们要成为神人联合的人,我们要成为接受圣灵的人,我要重新成为被圣灵所引导的人。当我们来分享上帝的灵的时候,也就是领受了耶稣基督的义,对不对呢?因为圣灵是真理的圣灵,领受了圣灵也就是接受了耶稣基督的义,表现在行为上——那一定是完全遵守上帝诫命的生活。所以,在基督里上帝的诫命就这样成全了。

同时,大家还要进一步理解,当我们领受圣灵的时候,我们不仅是分得基督的生命,将来就会有复活和永生,同时是领受基督的义,表现在遵守诫命的行为上,也是领受了基督的爱。就是里面拥有圣灵,你才可能有一个基督的爱有根有基地在你的里面,所以表现出来的基督的爱才是有根有基的,这个爱是什么?不是感情,不是和这群人好和那群人不好,这个爱是耶稣基督的生命的流露,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原则的自然的表现。所以,爱是内心的原则、爱是内心的原动力、爱就是圣洁、爱就是义。

当我们的内心这样洁净的时候,我们就会过耶稣那样的生活,什么生活呢?在救人的事情上舍己的生活,这就是基督的生活,这就是背负十字架来跟从主。然后就会对人有怜悯,有恻隐之心,就愿意包容、愿意忍耐、绝对不会排斥别人,也不想定别人的罪,我们只想拯救别人,因为这就是基督的爱。

这样的爱表现不出来;那样的义表现不出来;舍己也表现不出来;在彼此认错和帮助别人的事情上,为别人背负痛苦的事情表现不出来……那么请问,从哪里证明耶稣的国在你心里呢?从哪里表现出你领受了圣灵呢?不管你怎么高举真理的知识,我们终究没有学到基督;我们可能学了基督的真理,但是我们没有学到基督!所以,这次我们一定要围绕着“上帝的国在我们心里”这一个基调出发,来展开我们的学习。这是关系到在座的每一个人——如何成为上帝真实的儿女。

大家知道吗?假如我们的内心没有真正得洁净的话,有自私没有克服,有各种恶的嗜好没有摆脱,有各种恶念笼罩在我们的内心,有私欲在怀藏着……那么这样的人,会是什么样的人呢?他的内心就是一个污秽的源头,既然内心是污秽的源头,那么他说的话,就会表现出来不是好果子,可能就会论断,就会诽谤,就会说是非,就会恶言恶语……总之,各种虚谎就会表现出来;自然的;伪装不了的。如果内心的泉源是没有洁净的,他的行善也带着自私的动机,他的传道也带着虚荣和争夺高位的野心。耶稣为什么能够洁净我们?为什么到耶稣面前来能够有一种感化力?因为耶稣内心的泉源是洁净的。

——“树根若是圣洁,树枝也就圣洁了。”这是不是罗马书里面的话语?罗马书里面还说:“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,全团也就圣洁了。”(罗11:16)说到“新面”又说到“全团”,这是在讲一个什么含义呢?只要有这一团新面,里面含有面酵,让它去发,把整个全团就能发起来。为什么含有面酵的这一团,圣经称它是“新面”呢?因为整个犹太人、整个犹太教会和祭司的制度都腐败了,所以耶稣就重新洁净了一团面——耶稣就重新以自己的真理和圣灵,重新预备了一班人,所以这班人就成了和耶稣一样的洁净的新面,有圣灵在里面,有真理在里面,然后耶稣就让这一个新面把全团又重新发起来,初代教会就开始建立,有一群拥有真理和圣灵的人,他们才可能去产生更多的有真理和圣灵的人。所以,我们非常强调:我们要领受上帝的圣灵,就是领受义,就是领受爱,就是领受洁净,并且这是带着十字架的经验来领受的。同时,这也是传现代真理至关重要的立足点,这也是为耶稣再来作好准备的恩典的国。

我们再看申命记30章6节:耶和华你上帝必将你心里和你后裔心里的污秽除掉,好叫你尽心、尽性爱耶和华你的上帝,使你可以存活。这里说:使我们可以存活,这乃是永远的福音,这是永生的奥秘。耶稣说:要将你和你后裔心里的污秽除掉。内心的洁净这就是恩典的国。

这个恩典的国,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我们爱上帝,领受了圣灵才能够有基督那样的爱。而这个爱就是医治的力量,就是永不止息的生命。内心没有洁净的时候,人没有真正的爱,人带着自私心这种堕落的倾向。

这里说到——你要尽心、尽性;是你通过思考理解的、是你自己领悟的、把这个污秽除掉是你愿意的去合作的,这里包括你用心了,也包括你尽了你自己的努力、感情、愿望、道德机能也都运用在这个上面了。

这里说到“把你心里的污秽除掉”,是上帝强制性地做的吗?不是。“你们要洗濯、自洁。”(赛1:16)那里说是“自洁”,这里说是“上帝把污秽除掉”,这就是神人的合作!最大的愿望、最大的需要;意志力的运用!信心的运用——这一切都在于你!然后,上帝的恩典就能够成就——洁净你内心的奇迹!这就是恩典的国。

事实上,我们要真正地去体验申命记30章6节,这里面还有前提,就是你对污秽本身要有所认识,这也包括在你尽心、尽性去领受恩典的事情上。人们怎么才能够回转呢?人们怎么才能够悔改呢?人们怎么样才会竭尽全力地运用自己的意志,并且运用自己的信心去领受,去抓住上帝的医治呢?必须是他自己对自己内心的污秽有认识!必须是他自己深切地感受了——罪的污秽带来的咒诅是何等的可怕!

所以,这个里面有前提的,这个前提也正是在上文所说的,我们看——【申29:29】“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上帝的;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,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。”这里说,虽然有些隐秘的事,但是上帝已经把明显的事赐给我们和我们的后裔,这些明显的事有一个目的是叫你去“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”。也就是说,你揣摩了这个明显的事,理解了这个明显的事是什么,你才会去遵行这诫命上的一切话,对不对?这就是悔改,这就是回转。悔改是什么意思?回到“遵行律法上的一切话”的道路上来。

当人愿意悔改和回转的时候,上帝才能够来把你心中的污秽除掉,在人愿意运用信心向上帝求助的时候,上帝才能够做成他恩典的工作。

但是人怎么才能够愿意来回转呢?而这个明显的事,当我们理解了,我们也让我们的子孙理解了,我们和我们的后裔心里的污秽——上帝才能除掉。关于上帝的存在,很多奥秘是我们理解不了的,像神性和人性的结合,像耶稣永远取了人性的牺牲,像三一上帝的这种位格……大家总是去争论不休。

上帝说:“明显的事是属于你和你的子孙的。”申命记29章29节作为总结的话表达在这里了,它的含义在前文我们可以看到,大家看:【申28:1-6】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上帝的话,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,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,他必使你超乎天下万民之上。你若听从耶和华你上帝的话,这以下的福必追随你,临到你身上:你在城里必蒙福,在田间也必蒙福;你身所生的、地所产的、牲畜所下的,以及牛犊、羊羔,都必蒙福;你的筐子和你的抟面盆都必蒙福。你出也蒙福,入也蒙福。”15节:“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上帝的话,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,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,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,临到你身上。”    这些话语,我们也都熟悉,也都稍微理解了,但是其实没有真正理解,人们通常把这个话理解成:“你听上帝的话啊,上帝就会奖赏你的。你不听话,上帝就会惩罚你的!”耶稣分明讲:降雨给义人,也给不义的人。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恩典当中这么活着?上帝给他们在地上生活的机会,也使地里给他们出产粮食,也使他们的子孙都被眷顾;他们也养牲畜,他们也运用自己的才力挣钱是一样的。

所以,上帝并没有用属世的祝福来汲引人,当耶稣要建立他的国的时候,很多人跟从他——为了吃饼得饱;耶稣就说:我不会再来迁就你们这样的世俗的愿望,如果要接受我,就得吃我的肉、喝我的血。上帝也从来不会武断地、任性地把咒诅加在人身上。事实上,所有痛苦的根源来自于魔鬼,所有的咒诅都是罪本身的结果,这是一个法则。

我稍微可以列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,“水知道答案”这样的视频,大家看过没有?就是一杯水——它在从结冰到融化的过程当中,在这个零界状态,它就会产生结晶,用显微镜可以拍下来,这个结晶就很惊人地反映了:这个水像一面镜子一样感受到了人的心灵的状态:当你对这个水说“感恩”的时候,这个结晶非常的美丽;当你对这个水说“爱”的时候,这个结晶非常的奇妙;但是当你咒诅它的时候,当你用一个恶念去对待它的时候,这个水结晶立即被扭曲了,甚至不能够形成美丽的结晶,是不是很奇怪呢?

如果你养过小动物的话,你有没有观察到:这个动物随着主人的性情而变化,甚至饮食也会跟主人变得一样,真的是很奇怪的。你家里如果有不同的人生活着,他们各自的信仰和心态完全不一样,情绪、生活的表现都不一样,那么你在他们住的不同房间的窗台上摆放同样的盆景,你就看看这个盆景生长的状态会有区别。两个水果摆在一起,你对一个水果——每天不理它,完全不理它,就像有没有无所谓一样——“反正烂就烂了吧!”以这种态度对待它,它烂得特别快。但是,你把菜和水果买回来了,每一天早晨,有机会的时候都去看一下它,“啊,太感谢了!上帝的恩赐!好好待着啊,太好看了!太好吃了!”你这样做,它们延长保质期,这是真的!大家就可以看到:人心发出来的一种力量!

每个人都发出一种无形的影响,他就在自己发出来的影响的气氛当中。他里面怀存的爱就会发出一种生命的活力,影响到周围的人;如果他里面有自私、黑暗的阴影,那么发出来的是一种咒诅的,毁损的一种力量,使他周围的人都会受到影响。

耶稣说:“心里面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;……心里面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。”(太12:35)这些都是告诉:我们义的影响和罪的影响。所以当我们理解了罪的咒诅,我们才会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需要——我们不是简单地求耶稣饶恕我们,我们乃是要求耶稣洁净我们,使我们内心的污秽被除掉!当我们理解了罪的咒诅,我们才知道耶稣基督为我们担负的是什么?当我们知道罪的咒诅,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向耶稣呼吁——“主啊!我需要你的恩典!洁净我吧!洁净我!”这才是真正求得上帝的恩典!

橄榄树 » 3-1 上帝的国在我们心里

更好的WordPress主题

支持快讯、专题、百度收录推送、人机验证、多级分类筛选器,适用于垂直站点、科技博客、个人站,扁平化设计、简洁白色、超多功能配置、会员中心、直达链接、文章图片弹窗、自动缩略图等...

联系我们联系我们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